发布者:中国兽医协会发布时间:2023-10-08阅读次数:
姓 名 | 郑禧 | 出生年月 | 1980.12 | ||
性 别 | 男 | 民 族 | 汉族 | ||
工作单位 |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 最高学历 | 本科 | ||
工作时间(年) | 23 | 职 称 | 高级兽医师 | ||
主要奖励/奖项 | |||||
2012年被评为甘肃省畜牧工作先进个人; 2009-2011年度被评为甘肃省张掖市动物防疫先进个人; 2017年被评为甘肃省张掖市动物防检疫先进个人; 2021-2023年被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确定为县管拔尖人才; 2018-2020年度被评为甘肃省张掖市动物防疫优秀工作者; 2021年被评为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个人; 2019年被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镇评为先进工作者; 2022年被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镇评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先进个人”。 | |||||
兽医行业主要工作经历 | |||||
起止时间 | 工作单位 | 所从事专业领域及岗位 | |||
1999.12-2003.12 | 高台县新坝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 畜牧兽医 动物防疫 | |||
2004.01-2010.03 | 高台县巷道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 畜牧兽医 动物防检疫 | |||
2010.04-至今 | 高台县骆驼城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 畜牧科技推广 动物防检疫 | |||
代表性成果 | |||||
主要成绩/成果 | 取得时间 | ||||
实用性专利(一种连体式畜禽养殖圈舍) | 2019.12 | ||||
实用性专利(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血液存放装置) | 2020.12 | ||||
实用性专利(一种用于畜禽标准化养殖的牛舍) | 2021.04 | ||||
发明专利(一种畜牧业用饲料处置及存放装置) | 2021.10 | ||||
中兽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篇 | 2020 | ||||
中国畜牧业杂志发表论文2篇 | 2022 | ||||
参与著作两本(副主编) | 2021 | ||||
2016-2018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 2019 | ||||
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 2022 | ||||
社会效益及影响力 | |||||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高台县骆驼城镇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处,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镇,现有农户3400户、1.3万人、耕地6.2万亩,全镇畜禽饲养量达到34万头匹只,畜牧业已成为全镇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畜牧业收入已占农民收入的50%以上。主要做法是:一是大力推广“三区一棚后院养殖模式”,近年来骆驼城镇按照“大户抓育肥、散户抓繁殖”的思路,以政策扶持、企业带动、大户示范引领为契机,借助骆驼城镇得天独厚的饲草资源和养殖基础,大力推广家庭后院养殖新模式,全镇后院改建率达到82%以上,户均基础母牛养殖达到5头以上,户均养殖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二是筑牢动物疫病防控网。按照“网格化管理”“一村一员”和“1234”工作法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采取“普防和补防”、“自防与互访”相结合的模式,大力探索推广“动物防疫先打后补”新模式,进一步筑牢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未造成畜牧业损失。三是加强个体兽医从业管理。采取“个体兽医+养殖能手+土专家”的模式加强畜禽诊疗服务和品种改良力度,采取“一站一点一基地”的三个一培养模式和“片区党委+两个带动+三个联系+四个培训”的一核二带三联四培服务模式,确保养的安全、用的放心、服务周到的一支队伍,养殖户得到认可,养殖业安全发展。 | |||||
先进事迹 | |||||
郑禧,自199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高台县红崖子、新坝、宣化、合黎、巷道、骆驼城畜牧兽医站工作。二十多年来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基层畜牧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将自己的一片丹心默默奉献在畜牧这块热土上,工作中强技能、破难题、树亮点、促提升、抓安全、促发展,实现了全镇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畜牧产业持续增收,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先后被农业农村厅评为“畜牧工作先进个人”,被市畜牧兽医局评为“动物防疫先进个人”,被县委评为全县拔尖人才,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先后发表专业论文7篇,专利3项,在参加“河西地区肉羊杂交组合筛选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中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019-2021年度参与的基于数智化云平台的奶牛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深学细研练本领 “打铁还需自身硬”,自2010年担任骆驼城畜牧站站长以来,深感责任重大,坚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系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央、省、市、县草畜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利用业余时间虚心向领导、老同志和村社干部学习农村工作经验和方法。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自费订阅专业书籍、报刊等学习资料,深入系统地学习畜牧兽医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他针对联系的骆驼城明玉牧业有限公司、梧桐母牛专业村和青草湖五万只蛋鸡养殖公司品种杂乱,产出效益低、秸秆饲草利用率低、粪污治理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和村两委班子、养殖企业观摩学习结合本地(场)区位优势和养殖基础探索出了家庭后院“三区一棚”养殖模式,全镇后院改建率达到90%以上,母牛饲养量达到2.3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2.7万只,畜禽粪污设施配套率达到100%,探索新建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1处、饲草银行1处,申请了动物防疫“先打后补”、母牛同期发情、“一站一点一基地的三个一”人才培养等一批试验示范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实践使全镇养殖户观念发生了改变,养殖有了信心、技术有了提升,为产业转型、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树立起标杆。 进村入户摸实情 为了掌握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它主动牺牲休息时间,经常深入村社、养殖场区和养殖大户家里进行调查。从调查中发现,农村畜牧养殖普遍存在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增收效益不高等问题,但群众普遍对发展养殖业积极性较高,他主动通过添加微信、开展技术讲座、电话沟通等途径时时掌握养殖动态、发布养殖政策信息,切实把自身融入到他们中间,与养殖户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骆驼城镇作为全县养殖大镇,他清醒的认识到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养殖对防疫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他组织全站职工认真分析总结出了(631)工作方案和(431)保障措施,探索出了一条适合骆驼城动物防疫的新路子,得到了全县乃至全市领导的认可,并予以推广应用。 对症下药破难题 作为一名畜牧专业技术人员,怎样提高群众发展养殖的积极性,成了当前最紧迫的问题。为此,他以提高养殖户技能为突破口,进一步拓宽增收途径,通过强化科技培训、放大项目效益、借力金融信贷、发挥合作优势,让养殖户真正学到养殖技术,加快了畜牧科技培训与脱贫增收工作的深度融合发展。针对各村地理属性、养殖基础和条件,他为养殖户“量身裁制”,规划制定了西滩村农牧业循环养殖产业园和家庭后院“三区一棚”养殖模式,为全县乃至全市养殖业树立了学习典型。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养殖技术,他确定了技术员包片、包村、驻场入户制度,并抽调专业技术骨干分类抓培训,确保一村一品、一户一册全覆盖,解决养殖户发展养殖业受地域条件、基础设施、养殖技术、劳动力和资金投入等限制的问题,极大的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推广技术增效益 为了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科技含量,降低饲养成本和劳动强度,按照职责分工他主抓养殖小区(场)建设、动物防疫规划、品种选育、畜禽粪污及秸秆化利用、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工作。按照“合理布局、量力而行、符合实际”的要求,紧紧围绕“提素质、稳供给、增效益、保安全、促生态”的工作目标,突出抓好人畜分离、前后院分离改建,做到既利于发展生产,又利于改善环境卫生的思路。结合各村实际,先后为骆驼城西滩养殖产业园、明玉牧业公司、甘肃骆驼城特种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梧桐村后院养殖等新建的40个养殖场(区)进行了并设计了圈舍建设图纸,采用现代高效养殖圈舍建造技术进行修建,使1个人工1天饲喂500羊、100头牛的工作量提高到机械饲喂5000只羊1000头牛,大大降低了修建的成本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跟进服务保成效 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养殖技术,他按照“适时、适地、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科技培训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抽调骨干技术力量组成服务团,逐村逐社逐场开展以肉牛肉羊养殖技术、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疫病防治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100余期(次),发放《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实用手册》2000册,定期开展“一对一”养殖技术指导帮扶,引导养殖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充分发挥建成的8家养殖专业合作社(企业)的示范培训作用,组织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定期或不定期到合作社接受“保姆式”养殖技术培训,及时解决了养殖户发展养殖业技术难题,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特别是2018年非洲猪瘟发生以来他走遍千家万户摸底排查,制定防控措施、编制防控规划,面对排查范围之大,他丝毫没有放松监管,确保全镇养殖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岗位是平凡的,青春是火热的,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一名精益求精的畜牧兽医工作者,凭借着自己对畜牧兽医工作的热爱和岗位职责,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全镇养殖业发展尽职尽责,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